北京前门大街一家豆汁店的老闆最近发现,店里金发碧眼的顾客多了起来。这些外国游客不再为支付皱眉头,而是熟练地打开手机摄像头,对准收银台前的二维码——“滴”的一声,Visa信用卡消费即时完成,全程不到五秒。
这正是收钱吧与Visa合作推出的跨境支付服务带来的改变。曾经,像他这样的小商户要开通外卡支付,需额外申请POS机、面临繁琐手续和复杂记账流程。如今,只需一个收钱吧二维码,全球游客的支付难题迎刃而解。
一、跨境支付“堵点”成中小商户国际化拦路虎
随着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境外旅客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北京中轴线上,故宫、天坛等文化地标日均接待外国游客量同比增长超40%,聚宝源涮肉、老门框爆肚等老字号时常出现外国旅行团排队等位的场景。
传统外卡支付流程却成为交易“堵点”。
商户开通外卡POS需单独申请,手续费高、结算周期长,中小商家望而却步。而境外游客习惯的支付方式各异——有人倾向刷卡,有人惯用手机钱包,更有人带着本国电子钱包却无法扫码。
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直指这一痛点。政策推动下,支付行业迎来创新升级窗口期。
二、一码通用:科技破解跨境支付壁垒
收钱吧与Visa的合作方案直击要害:“一码通用”实现零门槛接入。已开通收钱吧扫码服务的商户无需额外设备,系统后台自动支持Visa信用卡支付。
境外游客支付体验大幅简化:
苹果手机用户:直接使用“Scan to Pay”功能,扫描收钱吧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
外卡绑定电子钱包:支持Visa、万事达等主流卡组绑定至微信或支付宝扫码付款
原生电子钱包用户:通过Alipay+解决方案,11个境外地区电子钱包可直接扫码消费
技术底层全面升级。收钱吧在两个月内完成系统改造,支持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五大卡组织交易,并通过NFC功能实现安卓手机触碰收款,覆盖全场景支付需求。
三、万家商户的“国际化”升级之路
北京中轴线成为首批受益区域。从尹三豆汁的胡同小店到景泰蓝工艺品店,再到人力三轮车游览点,4000家商户率先完成服务升级。外国游客在体验茶艺、品尝老北京小吃时,再无需为支付犯难。
上海朱家角、成都宽窄巷子、深圳罗湖商圈紧随其后。两个月内,全国超10000家收钱吧商户开通Visa扫码支付功能。
蓝色港湾商圈甚至实现“鸽粮小摊做跨国生意”——广场旁售卖鸽粮的小推车也摆上了双语支付提示牌。
北京华联BHG超市经理范曼曼观察到变化:“外卡支付顺畅后,外国顾客单次消费金额平均提升30%。”
四、从收款工具到生意伙伴的进化
收钱吧的跨境支付布局不止于技术接入。作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理事单位,其构建了多层次商户服务体系:
全天候服务网络:设立24小时客服中心和网格化线下团队,应对跨境支付突发问题
多语言支持:收银台配置英文操作指引,降低沟通成本
数据赋能:发布“实体商业活力指数”,帮助商户预判境外客流趋势
在合规性上,收钱吧严格贯彻监管政策,建立商户真实性核验标准化流程,将跨境支付风险降至最低。
五、支付便利化激活万亿消费市场
2025年暑期,北京实体商业活力指数显示,外卡支付活跃商户交易额环比增长67%。这印证了Visa中国区总裁尹小龙的判断:“便捷顺滑的支付体验将促进社区经济蓬勃发展”。
收钱吧常务副总裁吴宏在支付清算论坛上透露,公司将继续深化与卡组织合作,年底前覆盖商户数预计突破10万家。未来计划将“扫码通全球”模式复制至全国600城,惠及超千万商户。
支付行业的变革往往始于细微之处。当巴基斯坦游客冉纳在北京蓝色港湾用家乡钱包纳雅贝支付买下一件景泰蓝工艺品,当德国背包客在成都茶馆扫码支付一壶峨眉雪芽,当美国留学生用绑定Visa卡的手机“滴”声购买胡同口的糖葫芦——这些瞬间背后,是科技消除边界的力量。
收钱吧的绿色二维码正在成为中国商户最小的“国际口岸”。无需繁复手续,不必昂贵设备,中小商家与世界市场的距离,如今只隔一次扫码的瞬间。